咱们村的星空能“讲故事”

2021-07-20 10:23:04

安徽激光打标机

  睡在夜空下,徜徉花海中,耳闻蛙鸣虫啁,眼望满天星斗……在位于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的故事里星空露营地,来自市内外的游客享受着在城市里难以寻觅的静谧和安宁。

  “在咱们村,夜晚的星空能‘讲故事’。”乡村旅游的发展,为阿署达村的集体经济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据了解,星空露营地于今年6月12日开始试营业,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集体办公司村民做股东

  阿署达的村民们没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是城市近郊的彝族村寨。过去,当地的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村民收入单一。近年来,阿署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充分利用毗邻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努力做好“阳光文章”,壮大集体经济。

  2016年底,阿署达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作为,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成立了由村组干部作为原始发起人,村组集体资金全面控股,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并创建了自己的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故事里”,1800多名村民,人人是股东。

  “公司注册后,把主要经营范围集中在文旅融合发展上。”阿署达村村委委员毛建发是“故事里”的创建者、亲历者。他介绍说,“故事里”品牌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名称”,而是阿署达乡村旅游这篇文章的“提要”。现在,“故事里”品牌已经涵盖了康养酒店、精品民宿、涵管小屋、星空露营地等项目,下一步,还要继续选择优质项目进行开发。这些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项目将构筑起阿署达乡村旅游的“生态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本土“CEO”乡村“运管队”

  讲好“故事里”的“故事”,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有了集体经济支撑,发展乡村旅游的硬件设施很快就能建起来。但一直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会不会搞经营?能不能当“CEO”?

  “如果全部交给外来团队,经营成本太高,而且‘水土不服’。”阿署达村最终选择了“本土化”的经营之道。经过集体决策,阿署达村村民、海外留学归来的鲍进芝出任该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担起了“CEO”的职责。同时,大力培养村里的大学生,打造充满朝气活力的运营管理团队。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鲍进芝和运营管理团队没有辜负村民的期望,他们日夜奔忙,创新实施了“跟着市场走、围着游客转、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四重叠加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今,阿署达村酒店会务经济蓬勃发展,入住精品民宿、涵管小屋的游客应接不暇,星空露营地生意兴隆,这些项目的收入已占到全村收入的40%,“故事里”正持续讲好文旅融合发展的“故事”。

  有了“小目标” 生活有奔头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坚定了阿署达村村民谋发展、促振兴的信念,全村上下激荡着向美好生活奋进的澎湃合力。

  阿署达村的许多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吴登科是阿署达村一组的村民,他现在有着“老板”“股东”“打工人”三重身份,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吴登科对自己的“三重身份”作了解释,他说,因为自家种芒果,每年收成还不错,所以自己是芒果“老板”;因为在村里的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有股份,所以自己是“股东”,集体经济效益好了,还能分红;现在自己在星空露营地工作,所以也是“打工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而村里像他这样有着“三重身份”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阿署达村的“小目标”是建成全国知名的明星村。

  围绕市委做强“内圈”、深耕“中圈”、融入“外圈”的发展战略,阿署达村计划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持续推进非遗项目申报,将非遗文化搬上舞台,丰富旅游项目,增强游客体验感;引导村民和社会资本发展民宿集群,扩大整村接待规模;持续打造网红景点,在“引流”的同时实现“引留”;培养村级网红主播,打造特色小吃街,构建乡村旅游景区生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统一管理的标准化运作……

  “小目标”不“小”,阿署达村“勾勒”的,是一篇文旅融合的“大文章”。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

文章来源:攀枝花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麦克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