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0 10:40:02
有一点动心 https://m.touzitop.com/ysxm/231.html
报告导读
电工钢是电机和变压器的核心材料,可以说是驱动现代工业的最核心材料,无可替代。由于技术门槛极高,被全球工业强国长期垄断。我国发展电工钢接近40 年,其中前20 多年主要处于消化吸收阶段,近10 年实现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突破。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掌握在宝武和首钢,海外也只有新日铁和浦项掌握高端产品核心技术,供给刚性极强。近两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逐步实施,工业节能需求潜力巨大,疫后全球经济特别制造业复苏也将大幅增加电工钢需求。可以说电工钢下游需求迎来历史性机遇,而且恰逢我国在高端产品技术上也取得巨大突破,我国电工钢发展迎来黄金时期。但从相关公司估值上却严重低估这类核心品种价值,整体公司估值不到5 倍,而同样主要用于制造电机的磁材公司普遍在50 倍市盈率以上。本文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电工钢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对应公司合理价值进行系统分析。
投资要点
需求迎来历史性机遇,新能源汽车等所需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巨量增长电工钢可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取向电工钢技术门槛最高,其次是高牌号无取向,最后是中低牌号无取向。取向电工钢用于变压器行业,产品附加值高但需求总量小。无取向电工钢用于电机行业,量大面广。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2020 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下游需求结构为家电40%、工业领域中小电机20%、大型电机13%、新能源汽车8%及其他。其中,为满足双碳及能源双控,国家鼓励家电、工业电机能效等级提升,未来在这些领域中对于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需求将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需求预计2025 年达到80-100 万吨,5 倍以上增长空间。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供给壁垒极高,产业集中度高2020 年,我国具备生产无取向硅钢的企业共有18 家,其中具备生产高牌号产品的仅有8 家,前五大企业产量占比89.09%。考虑到高牌号产品对于技术、资金、客户认证等方面要求严苛,因此短期内市场难以形成新的供给企业。未来供给增量仅有首钢等2 家生产企业扩产,预计新增产能在2022 年及2023 年陆续释放70 万吨左右。高牌号产品中,新能源汽车对产品性能、规格要求最高,目前具备供应能力的企业仅3 家,完成全车系认证的只有宝钢和首钢。海外只有浦项钢铁(韩国)、新日铁住进(日本)、日本JFE(日本)具有新能源汽车电工钢供给能力,但是由于应用市场限制,产量一直没有增加。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是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无可替代的核心材料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率、高转矩密度、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是新能源车使用的主流电机。而核心材料上除永磁体外电工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一般用稀土永磁体价值量在1200-1600 元左右。一台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消耗的电工钢的价值量在900-1500 左右,单台驱动电机所消耗的电工钢和稀土永磁体的价值量是相当的。
相关公司严重低估,估值水平重新定义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新能源驱动电机应用上与稀土永磁行业高度相似。因此,我们选取主流供新能源汽车用的稀土永磁材料的企业的PE 的均值54倍为参考。将有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的宝钢股份、首钢股份、太钢不锈、马钢股份、新钢股份(公司持有中冶新材70%股权)进行分步估值后,公司市值分别为2350 亿、1002 亿、964 亿、471 亿、430 亿。目前的市值明显低估。
重点推荐:首钢股份、太钢不锈、宝钢股份(未覆盖)、新钢股份(未覆盖)、马钢股份(未覆盖)。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新建项目投产及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
文章来源:浙商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