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 12:24:02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1年半年报业绩披露收官。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不良和成本控制较好、资产质量有所回升。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未来的竞争更多体现在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水平以及技术赋能和风险控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竞争。
格局生变
经济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披露半年报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消金成绩亮眼。
从营业收入看,招联消金营业收入为73.9亿元,同比增长22.7%,位列第一;马上消金营业收入为46.25亿元,同比增长17.21%,位列第二;兴业消金营业收入为38.69亿元,位列第三。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苏宁消金营业收入为1.06亿元,同比下降57.94%;北银消金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同比下降38.9%;晋商消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10.7%至2.75亿元。
从净利润看,招联消金净利润为15.42亿元,同比增长166.7%;兴业消金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长92.48%;中邮消金净利润为7.91亿元,同比大增1512.2%。
从净利润同比增幅看,湖北消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增近13倍至0.51亿元;中银消金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425.5%;捷信消金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15.1%。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亏损的有两家,分别是阳光消金今年上半年亏损0.43亿元,苏宁消金上半年亏损0.34亿元。
从数据上看,消费金融行业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银行控股的消金公司表现不容小觑,头部公司座次正在调整。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银行控股的消金公司可以从银行获得更多支持,包括以较低成本从银行获取新客户,或从银行得到便宜的、授信规模更大的资金支持,但长远看,互联网巨头控股的消金公司未来潜力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老大哥”捷信消金未披露今年最新业绩。从2020年数据看,捷信消金在主动转型和疫情影响双重因素叠加下,全年净利润仅1.36亿元,缩水超8成,在业内排位也跌出前五。
苏宁消金变化大
在经济导报记者统计的公布半年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苏宁消金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呈现下降态势。
近日苏宁易购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该集团旗下苏宁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减少57.94%;净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0.1亿元转为亏损0.34亿元,成为苏宁易购金融业务板块中唯一一家亏损的机构。
单从苏宁消金本身数据看,其近几年总资产有所变化,2017年、2018年其总资产快速增长,从2016年的16.73亿元增长到57.84亿元、63.89亿元,随后2019年总资产下降到38.50亿元,2020年为25.42亿元。
苏宁消金近年来营业收入情况
苏宁消金近年来净利润情况
苏宁消金业绩波动也较大。2015年、2016年连续亏损后,2017年苏宁消金实现营收3.84亿元,净利润2.17亿元,业绩表现逐渐好转。2018年苏宁消金实现营收7.14亿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0.453亿元,同比下滑79%。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4.40亿元、4.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01亿元、-0.5亿元。
苏宁消金相关人员此前曾对外表示,主要是因为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加大,公司正在向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转型。
一家新公司将开业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走向成熟,其牌照优势不断凸显。近日,又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拿下消费金融牌照。
9月1日,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公布了对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唯品富邦消金”)的开业批复。公开信息显示,唯品富邦消金注册资本5亿元,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唯品会”)出资2.495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9.9%;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出资1.255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1%;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下称“富邦银行”)出资1.25亿元,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唯品富邦消金董事长沈亚是唯品会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副董事长王文锋是富邦银行副行长。唯品富邦消金总经理王义华此前任唯品会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2020年11月,王义华曾以唯品会高级总监、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公司项目筹备组组长身份出现。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唯品会布局金融业务已久。
2013年,唯品会成立金融事业部;2014年,唯品会小贷牌照获得广东省金融办审批,供应链金融产品“唯品贷”上线;2015年,唯品会与马上消费金融合作,提供纯线上无抵押的现金分期服务;2016年,唯品会出资4亿全资收购浙江贝付获得支付牌照;2017年,唯品会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保险公司国富人寿获批筹建;2018年,唯品会提出与富邦银行母集团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目前,唯品会已拥有网络小贷、保理、支付、寿险和消费金融等牌照。
不过,唯品会2020年年报显示,从2019年开始,唯品会缩减互联网金融业务。财报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唯品花”的客户消费信贷余额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57亿元,到2019年却呈现了断崖式的滑坡,同比下降77.19%仅为13亿元。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