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的足浴卡,7万块的灵修课:有钱却孤独的灵魂,该何处安放?

2022-02-14 21:53:04

仙剑奇侠传

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小腹黑,小孤傲。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混迹于情场、职场这个妖魔试炼场,除了胆大,心细,还要有些小手段。

正文

67岁上海的李阿姨,某日在小区闲逛,被一家足浴养生馆的工作人员拉进去免费体验。

这一免费不要紧,她直接被工作人员以消费300万,每年赠100万积分,并抵100万现金的营销手段,套路进去了。

当调查人员问起,她为什么毅然决然地把钱充进去。

李阿姨说:“我知道金额确实挺大的,但是我想,他们的优惠也是很大的。我已经花了一两百万了,那我再花一点,我以后就能每年拿一百万的积分了,这个钱也能够回来了。”

其实是很拙劣的营销手段,类似近几年的诈骗手段“杀猪盘”(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诈骗团伙放长线“养猪”诈骗,养得越久,诈骗得越狠。)。

但是,这个阿姨,还是上套了。

有网友对此事评论:

主要是老太太,太有钱了,没有钱的想要被骗,也拿不出290万来!

调侃归调侃,有钱的背后也许是深层次的孤独。

数十年来,67岁的李阿姨一直患有重度抑郁症,去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医院,但是身体状况始终不佳。

抑郁症,这也许是她充300万的另一个原因。

很多人都有在健身房、美容院办卡的经历,最后,这些机构跑路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很多人在办卡充值时都是奔着能得到更多优惠,自己能占更多便宜的目标去的,然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却不是单纯奔着占便宜,不排除退休找点事做、找人说说话,寻求心理抚慰的目的。

在电视剧《老有所依》中,妈妈方琼退休后,两个女儿忙于工作,不能时时陪在自己身边,于是她参加各种养生培训,买了数十万没用的养生产品,最后女儿忍受不了她这样“作”下去,要送她去养老院。

这是一部直面养老困局的非常写实的电视剧,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这个作妈的原形就是自己的岳母。

他说,所有我接触过的老人,可以说80%都像我们剧中所描写的那个妈妈,曾经上当受骗过,就是都被骗过买假东西,最主要是买药,买保健药品。包括他爱人的母亲,她妈妈每天就买假药,买了半屋子假药,那钱花海了!

本来想让有知识的岳父劝劝岳母,可是岳父却说

我们这岁数了,不买药买什么?

意思是,我们这岁数买别的都没用,买衣服买吃的都没用,老年只有靠药物才能维持我的生命,这是他的心理作用,你只能让她买,上当受骗也得让她买。

归根结底,是心理作用。

就像剧里的老太太整天被卖药的哄着开心,一开心就花钱。

还振振有词,说就是为了找个人陪自己说话。

新闻里的李阿姨和电视剧里的作妈是一样的心理,她们退休了无事做,害怕孤独,所以向外寻求一种心理抚慰,于是花钱买安慰,买开心,就成了她们人生的发泄口。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压力下,如果说,老年人是因为晚年孤独导致灵魂空虚,而年轻人,则是因为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内卷,导致内心失控。

前几天,32岁的DCM董事总经理魏萌去世。

她是高材生,有国外从业经历,所在团队参与过当当网、快手、唯品会等知名品牌的包装运作。还曾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就是这个如此优秀的精英女性,却在参加一堂价值7万的所谓“心灵成长”课上,被骂到情绪失控而去世。

近几年,市面上涌现了很多的心灵成长课程,这种课程都打着一个口号“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是害怕自己落后的恐惧感,随之而来的,是伴着一些机构,打着十几天甚至几天速成的课程广告,鸡血满满,头脑充血,付费参训。

然而,这种课程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

几十天甚至几天就能重造一个全新的你?

我觉得,我们的妈妈会很难过,毕竟怀胎还需要10个月。

营销号甚至一些机构为什么屡屡得逞?

无非在打一些恐惧牌,抓住有一些人害怕落后的痛点,让你冲动付费,用花钱的形式,寻求心里安慰,从而实现表层的改头换面。

我们回到原点,这类课程之所以能推出去,还有市场,归根结底还是内心的焦虑。

学历焦虑、工作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教育焦虑、成长焦虑。。。

伴随着焦虑,我们的生活超载了,随之而来的是健康和精神超载了。

很多人,看起来金钱充实,人生丰盈,然而内心却空虚。

这是当今浮躁社会下的一种人心失控,也是社会的传染病。

面对空虚又超载的人生,我们有时需要停下来。

首先,检视我们的情绪。

生活里,有种疲惫叫心累——如果有以下4种迹象,代表你的内心已经超载了

1.每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工作)没有意义

2.面对上司或同事,家人,常常感觉在克制自己的情绪

3.心理委屈或者难过时,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

4.做任何事,过多地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Hochschild更是提出了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劳动形式,叫做“情绪劳动”。

以上这些需要你用心思考。

第二,卸掉心灵超载的包袱。

看到过一个寓言故事。

一辆穿梭在市区的繁忙小巴士。

平时人很多,倘若都上车挤进车厢,小巴士肯定会超载,司机怕被罚款,更担心路上出事故,所以他只让红衣青年、黄裙少妇、粉衫姑娘等几位上了车,就迅即关闭了车门。

这时,车下的灰装男士用力拉住车门阻止开车,但是司机还是没有开门,一直向前。

忽然,一位围着绿丝巾的丽人跑步追车,司机出乎意料地立即停车开门迎进“绿丝巾”。

此时此刻,小巴士超载了,司机不由分说地把一位紫衣女人赶下了车。

紫衣女人抱怨不已,她还没到站呢!

司机解释:“为了不超载,只好委屈您了!”听罢,车厢内的乘客摇头不解,车厢外的众人纷纷指责司机太过分了。

其实,小巴士的另一个名字叫人类的“心灵”。

巴士若超载,必遗患无穷;心灵若超载,生命将不能承受之重!

为了不使“心灵”超载,那位司机毅然决然地把“悲观失望”之化身灰装男士、“唉声叹气”之替身蓝帽老头、“忧愁焦虑”之真身黑包小伙统统拒之车外!

看到这则故事,觉得很治愈,我们就像这台小巴士,不要负载太多不良情绪,才能安全跑到终点。

第三,寻找心灵的合理发泄口。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

如何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抑郁或其他心理疾病缠身?

1、合理又痛快地宣泄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和委屈,不要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

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2、转移情绪焦点

当火气上涌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流行音乐,也有助于转移不愉快的情绪。

3、放下一切,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登上高山,放眼大海,走进森林。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都是良好情绪的诱导剂

4、学会自制

自制并不等同压抑,所谓懂得自制,就是学习一套适合自己的情绪处理方法,一旦看到被情绪袭击时,得马上自我保护,提醒自己它只不过是借软弱打倒理性的纯粹思维惯性而已。

找适当的方法打散负面情绪的集中点,如运动、静心、瑜伽、看电影、做义工、搞创作,找知己倾诉,做个spa,扮靓靓等等,把正面能量全都掏出来。

我们要做回情绪的主人,拒绝受控。

拒绝被所谓课程诱惑,陪伴我们的只有自己,因为帮助自己是需要决心和毅力的,并且必须是独自一人走和完成的路,也是成长的责任。

欢迎关注@炼爱纪,这里有最接烟火气的情感故事,有最深刻的人性解读。轻捻指尖烟火,行走炼爱人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麦克资讯网版权所有